欢迎访问辽宁科技学院校友总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校友感怀

我和辽科的故事 · 感怀母校 文09班 宿社孝
2024-09-06

时光如逝,岁月如梭,不经意间从母校毕业已经二十四年了。

看到校友群里发的“我与学校的故事”征稿活动,我的心情激荡忐忑,久久不能平复。虽然我与多数人一样,默默无闻,泯然于众,但是,对母校的那份特殊情结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借此机会也表达一下我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和美好期许。

1998年的9月14日,我带着无限的憧憬和期望独自一人来到了母校。下了公交车第一印象就是山峦环抱、绿荫如织、水流潺潺、书声朗朗。古朴陈久、庄重肃穆的宿舍楼、教学楼、办公楼与新建的图书馆、大食堂、女生七舍交相辉映,自然相融。

安顿下来后,在与同学们沟通交流后,我也和部分同学一样开始对学校产生出各种不满情绪,埋怨学校的硬件环境、知名度和人文底蕴与自己想象的大学相距甚远。一股怀才错投、情感受挫的心理落差在大家的大肆渲染中持续发酵。其实当时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大学的内涵,仅凭自己主观臆测和个人喜好去评判自己的母校,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从心理接受母校,那是非常幼稚和肤浅的想法。尤其是我们文科专业的同学,那种不满消极情绪在心里扎下了根。

学校没有因为我们是边远落后地区、高考分数一般、心高气傲的学生而无视我们,敞开胸怀拥抱我们、接纳我们,千方百计让我们安心留下来。在这里,我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注、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帮助。

在生活上,我们每个月不仅提前收到政府给予的36元生活费补助,学校食堂还针对来自全国各地同学不同生活习惯推出各种品类的餐食,并确保餐美价廉。每逢节假日,食堂还提出加餐加量不加价的活动,让远道而来的学子在这里感觉到家的温馨。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第一学期寒假,我和许多路途遥远的同学没有回家过年。大年三十当天中午,相如杰校长带领一众学校领导来到食堂,检查伙食供应情况,亲自给我们这些未回家的学生拜年,并现场部署春节四天伙食免费事宜。这是我第一次与校长近距离接触,相校长威严稳健,和蔼可亲,他与我们一一握手,即兴讲话,嘘寒问暖。至今,相校长的新年深情祝福和谆谆嘱托仍历历在目,让人终生难忘。

为了方便同学们对外沟通交流,加强家校联系,第二学期就给我们宿舍统一安装了IC卡电话。有了电话,确实方便多了,我们除了时不时收到亲人、朋友的关怀问候,还密切了与同班同学的信息交换。“滴凌凌,滴凌凌……”的电话铃声成了宿舍走廊内催人奋进的声乐,多少泪水、喜悦、记忆都沉浸在那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中,我们的学习生活因为电话机的存在而冲散了些许的枯燥和无聊。记得那时候一放学,我们的电话就忙的不可开交,我们得排着队轮流接打电话。每天晚上电话机到凌晨才逐渐消停下来。

文科专业在我们学校是小众存在,文法系就四五个班,学校给我们文科班安排的是固定小班授课。与现在大学大班教学方式相比,我们是幸运。小班授课班级管理简约,教学目标精准,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效果优于大班授课方式。同学跟同学,同学跟老师能够更近距离沟通交流,加深同学和师生之间的情感。

我们班的教室在教学楼一层端头拐角,光亮安静而接地气。我们的老师也是一对一专职任课老师,他们中有饱读经书、人文底蕴深厚的金铁纯老师,老成持重、理论水平精湛的郭永江主任,平易近人、深谙管理的马福君主任,术有专长、朴实厚重的崔万秋老师,学富五车、低调务实的张晓红老师和卢连斌老师,与时俱进、满腹韬略的黄金章老师,德才兼备、亦师亦友的马菱辅导员,青春靓丽、新潮脱俗的赵亚男老师……老师们各具特色的授课方式,不拘一格的声调音律,形态可掬的神情举止,让我在很短时间内就适应了他们的授课节奏,并且喜欢上他们的教学风格。也许是文科学科特性吧,我们的老师在专业知识储备深厚的同时,都具备几分中国文人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们信手拈来的历史文化、名山大川、名人轶事都深刻地影响着我的认知。

学校在教学环境上也不遗余力地进行优化提高。学校利用我们的第一个暑假,对我们的陈旧教学楼进行了全面翻新,整个教学楼焕然一新,色彩明艳的墙面、崭新明亮的门窗、清洁整齐的地面、光线充足的照明系统、洁净规整的卫生间。我记得崔万秋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说到学校利用暑假改善提升教学硬件条件的事,他说学校下了很大决心,在教学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多方筹措资金才完成学校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楼等的修缮和优化,就是想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相对好点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同学们安安心心地扎下根来。他说开学前,学校的账户上已经为零了,全员教职工团结奋进,共克时艰,终于在零事故情况完成教学环境改善任务,确保了同学们正常开学。虽然我那时候并不理解崔老师说的事情,但还是被学校的行为所感动。我们有幸赶上学校发展的机遇了,教学环境的改善也是我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历经二十多年的生活锤炼,我逐渐明白了很多道理。学校只是自己人生旅途中的一小段,她不可能什么都教会你,也不可能什么也没有教会你。学校最大的作用是充实你的精神、引导你去学习、生活、做人、做事。我的母校在全国声量虽然比较小,但母校一直很务实,一直在进步,正如母校校训“明道明德,求实求新”,母校历代师生都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用行动践行着校训,弘扬着母校精神。作为母校的学子,我们应当传承母校踏实认真、自强不息的作风,心怀家国,和光同尘,踔厉奋发。

一别母校二十多载,我依然深爱着母校,母校的发展变化时刻牵动着我的心。希望母校砥砺奋进,再创辉煌!

校友简介:

宿社孝,陕西省周至县人,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就读于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文法系文秘09专业。现居住在西安市,就职于西安本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创业 ,从事电子、电气工程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