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科技学院校友总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校友感怀

校友感怀 | 机9410班杨全社 浙江校友会之行印象和感想
2023-09-11

【笔者注】作为一名1994年本溪冶专毕业的校友,笔者有幸受浙江校友会的邀请,赴杭州参加8月26日辽宁科技学院浙江校友会的成立仪式。遂有机会在会上会下各种场合,与校友或小聚畅聊,或听校友讲座,或赴校友企业参观,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于是,在8月27日下午机场候机和在飞机上,趁着头脑依然兴奋,写就了一篇小文,并于当晚与家人和做过记者的常征校友(中文9304班)分享,得到肯定和鼓励。又于28日,根据常征校友的建议,再次订正细节,并加了标题,发与诸位校友分享。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题为“印象和感想”,便少不了自己主观的一些感受,有些观点和认识,未必一定正确,大家也未必一定认同。发至校友群只是为了与校友家人们交流,希望不要引起不必要的争论笔者欢迎各位校友一起交流畅谈人生。

机9410班校友杨全社 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师

两天的浙江之行就要结束了。我现在机场候机,很有一种冲动,想跟校友们分享一下这两天来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一、两个校友和他们企业的故事

首先,和大家分享两个企业家和他们家庭的故事。第一个是我的师兄——机9207班的潘永贵,这次当选为辽宁科技学院浙江校友会会长。他大学毕业被分配至温州冶金机械厂,以优秀表现很快赢得厂领导重视,单位出钱出面把他的女朋友、同为校友的机9207班赵素娥调到温州(当时落户温州要交10000元城控费)工作。在此期间,潘永贵抓住时机大胆创业,创建起自己的机械加工企业。赵素娥为了儿子读书,从2004年调到杭州市房地产集团工作,潘永贵从2008年从温州到杭州买地二次创业,成立杭州银星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企业。8月26号晚,潘永贵夫妇邀请校友们到他位于杭州市临安区的厂区参观,看到企业的发展,大家都为此骄傲。

优秀校友:潘永贵、马红光夫妇

8月27号上午,潘会长又安排我们一起参观位于绍兴的一家企业——浙江越剑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是一位优秀女校友,浙江校友会名誉会长、计9304 班的马红光。这家企业于2020年4月份A股主板上市。企业是一个家族企业,到校友是第二代。虽然两个企业,一个是一对夫妇白手起家,另外一个是第二代接手的家族企业,但是作为浙江企业,他们也有很多的共同点。

二、几点感想

(一)浙江校友和浙江企业家群体印象

首先就是,浙江企业家是非常低调务实,谦逊有内涵的一个群体。这次校友会成立过程中有很多活动,我看到,作为会长的潘永贵和作为名誉会长的马红光之间都是相互谦让、相互尊重,让我非常感动。在成立大会的发言中,马红光在发言中重点强调了自己作为家族企业第二代接班人的角色,将功劳归功于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同时也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于潘永贵校友作为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的敬佩之情。潘永贵也一再向各位校友表达了对马红光校友以及她领导的公司的敬意和推崇。这次校友会活动的巅峰就是由潘永贵会长和校友会特意安排校友们到马红光校友的企业去参观。

除了这两位杰出校友,很多浙江校友跳出体制自主创业,从事加工业的比比皆是,很多人都是隐形的富豪(虽然财富多少不一)。这些校友都很低调,不事张扬,可谓是闷声发大财。和他们在多个场合的交流,我发现大家都特别真诚,实在,没有人“戴面具”,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和美好的印象。

(二)发家诀窍:家和万事兴

其次,家和万事兴。我们常讲“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次和这两位杰出校友的家庭接触,我发现了“夫妻同心,其利也可断金”这样一个事实。在交流过程中,我观察到,潘永贵和马红光校友代表的两个家庭,夫妻相处都能够相互欣赏,相互提醒,相互鼓励。两个家庭氛围都是温馨和谐,充满了爱。潘永贵师兄的爱人赵素娥,是我的师姐,在头天晚上小范围聚会时就动情地讲到,她离家几千里从东北到浙江追随师兄,三十多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两个男人(丈夫和儿子)。她对于丈夫热心校友会事情,乐于助人的做法也是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并且默默地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潘永贵师兄谈起妻子,也是由衷地满意和自豪。我对师兄的感受就是他是一个“有情、有义、有担当的男人”(在校友会上的发言)。潘永贵妻子赵素娥说,他们的四合院是两个人一起一个一个细节设计出来的,工厂里菜地里的菜和果树也都是赵素娥自己动手一棵一棵种起来的。

马红光的丈夫毕业于浙江大学,夫妻二人谈起公司的发展,都将公司的发展归功于对方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大谈自己的贡献。让我很是感动!马红光校友谈到一个家族制企业里大家庭成员的相处之道时,也是明言,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和付出,而不是斤斤计较,只想自己和小家庭的利益。

(三)千秋基业:家族的传承与发展

这次校友会之行一个深入的思考就是关于家族的传承和发展。马红光校友夫妻都是家族企业的第二代。他们接手企业之后,并不是坐享其成,而是一起携手,把一家资产规模为600万元的企业发展到今天的三十多亿元。他们的两个家族家长都是初中没有读完(不过在当时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到他们这一代,丈夫是浙江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的高材生。马红光校友虽然是大专毕业,但是当年在学校是我们学校第一位过英语六级的学生。当年学校还奖励给她800元。我当时在学校参加六级考试(虽然没有考过)就是受了她的激励(虽然当年在学校不认识,但是学校大力宣传她的事迹让我得到了激励)。她利用自己英语好的优势,带着企业产品每年都要数次参加国内国外的商品交易会,为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做出了贡献。如今在公司里,丈夫担任董事长,妻子担任总经理,夫妻二人带领家族成员一起继续发展壮大企业。

他们的两个女儿,就是这个家族的第三代,都是从中学就送到了国外读书。未来培养的将是国际型人才。这个家族通过一代一代的努力推动着企业的发展,背后则是家族人才的培养与家族事业的传承。

让参会校友印象深刻的还有这次校友会的特邀嘉宾——北京校友李佳眉(电9609班)。她虽然也是本溪冶专大专毕业,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积累,也获得了硕士学位,现在是全国著名的实战派人力资源专家,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总裁班(MBA/EMBA班)客座教授。我这次有幸听到她义务免费为校友讲的《素书的智慧》这堂课。以我做教师的经历,我觉得如果她没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讲课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不可能这么受企业家们的欢迎。这两天和她聊天得知,她的成长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她的爷爷和父亲辈都是研究《易经》的,她从小就饱读各类古文典籍,因此有了很好的人文积累。她现在的宏愿是在全国推广《素书》的智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想这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我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未必每一个原始家庭都会有那么好的文化底蕴和财富积累,但是我们也是从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努力,打下的基础上才能有后来自己的发展。同样,我们也要扪心自问,我们今天要从哪些方面努力,要为我们下一辈打下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基础。我们要努力形成什么样的家风,要把什么样的家风传承下去,才能建成传世之家?

(四)责任和义务:子女教育

子女的教育问题,说得严肃一点,拿李佳眉校友的话来讲,是一个“闭眼工程”,是一个事关我们身后能否对这个家庭放心的问题。在马红光校友公司参观访问的时候,刚好碰到了她上高中的二女儿从加拿大回国过暑假,我们就聊起了对孩子的培养问题。她的观点就是要对孩子严格要求。越是要让她将来有所发展,从她们小的时候,越是要严格要求,不然将来如何承担管理企业的重担?她对两个女儿的一个要求是,出房门之前一定要将自己的房间收拾干净。我想这些也值得我们在培养下一代人才的过程中借鉴。

今年暑假,我在国外求学的女儿回家,外地侄女、侄子和外甥也来北京游玩住在我家,从他们的表现来看,在生活习惯的培养方面都还有一定的欠缺。我注意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对比校友教育孩子的态度,深感对孩子要求不够严格。在这方面的确要向马红光校友学习。

以上是本人此次参加浙江校友会的个人印象和感想,愿和校友们共同交流探讨学习。